文/圖:涂育閔
近來倫敦似乎越來越多活動,或許是因為天氣漸漸好轉,大家的活動力也漸增,所以接到許多工作坊、演講等等的訊息。因此,也選擇性地參與了一些活動。
其中之一是每年會舉辦一次的 EcoBuild 展覽大會。會場有許多跟綠色營建業相關的廠商參展。場會分了許多區塊,包含了現代建築、傳統建築、建築材料、建築設計等等,不勝暇給的陳列在座落於東倫敦的國際會議與展覽廳 — ExCel London。本次活動是由綠色建築理事會 (Green Building Council, GBC-UK) 所籌劃與主辦。

接著,每年舉辦十次的倫敦市長質詢會議也在本月舉行。倫敦市長在當選後,選民也會同時選出二十五位代表,形成倫敦檢議會 (London Assembly),用於質疑市長的行政。倫敦檢議會在一年之內會舉行大約十次的質詢會議。每次大約二至三小時。檢議會代表的組成是來自十四位代表倫敦三十三個小行政區與十一位代表整體倫敦行政區。前者是由二到三小區中選出一位代表,而後者則不受侷限。這次市長執政期間所選出的代表可說是執政黨與在野黨勢均力敵,佔了相似的席位。不過較令人失望的是,照理來說,不管是在野黨或執政黨,這些代表都該對市長的行政行為做中立的檢視。但在質詢期間,很明顯的可以看出,這仍是一個政治角力的場合。在野黨質疑執政黨,而執政黨互相護航、褒揚功績、轉移重點與避重就輕的回覆質疑。所以,頗令人失望。除此之外,倫敦檢議會的權能也不小;只需要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他們可以對市長的行政措施與行為,包含預算,進行否決。再者,他們也分成六大委員會,分別掌管不同的領域,並對各領域進行研究與提供政策建議。會後,參與倫敦市長質詢會議的民眾,也可以參加下午的行程,進一步了解倫敦檢議會如何運作。在該場次中,兩位代表現身說法並回答市民相關的問題。本次會議行程是由長期與我們合作的倫敦市民論壇所規劃與執行。

除了參與外部活絡舉辦的活動之外,我的環境正義專案也告一段落。我們在月底召集了社區居民、社區接洽人 (Mentor)、倫敦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的 Mapping for Change、當地社區論壇主持人等來參與最後的空氣採樣結果發表。我們總結了這一年來所採樣的二氧化氮、臭氧、空氣懸浮微粒、灰塵與青苔所呈現的空氣汙染濃度。與倫敦學院的學者合作下,由他們將採樣結果以GIS的方式呈現在地圖上,用以比較我們所劃分的二十個區塊內,其採樣點與採樣區之間的差異為何。最難界定的在於空氣懸浮微粒與灰塵的採樣結果。整個過程中,經歷了許多困難,尤其是如何明確的下一個定論,說明該農度是否超出法令規定。我們找了許多文獻,也尋求了許多專業人士的意見,最後仍因為我們所使用的創新方法,除了無明確法規外,更無可供比較的空氣污染濃度。
不過,正面來說,這是一個創新。對同一個社區,使用公民科學的方法,進行這麼多的空氣採樣。這是對社區居民進行能力賦予 (empowerment) 的過程,讓他們了解自己在發現空氣品質有問題時,有甚麼可以發現具體問題的方法。不論老少、不管背景,人人都可以輕易的重複這些採樣方法,取得一個依據,呈現給地方政府。再者,如我之前報告提到,這個方案吸引了地方行政區的重視,該環境部門也已經針對這個區域設置了空氣品質監測站,可以說是很圓滿的結案了。
另外,他們能夠更期待的就是我接下來要幫他們撰寫的報告。這個報告的重要性在於告訴地方與中央政府或各利益個人團體,我們所能做的有哪些,並試圖將這些結果更進一步的推進,符合倫敦永續交流組織的社會行銷 (Social Marketing) 的願景。





- 季末報帳與專案發表 - 2011-04-25
- 社會行銷為主軸的倫敦永續交流(LSx) - 2011-02-25
- 新的一年、專案依舊 - 2011-01-25
- 本月工作坊 - 倫敦城市環境營造 - 2010-12-25
- Team Away Day - 2010-11-25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