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中麒
紅衫軍的抗議地點,從民主紀念碑轉移到Rachaprasong商業區,已快兩個月。當Apishit政府於三月12日宣布,將切斷紅衫軍聚集區的水電,以施壓力讓其解散,政府與紅衫軍間的緊張關係便急速升高。13日,政府進一步宣布,將派軍方封鎖紅衫軍聚集區周圍的主要道路,阻止他們的補給品以及支持者進入,社會便預期政府的鎮壓行動將於不久之後發動。此時,紅衫軍同時在政府所封鎖的道路外圍,另外設立據點,製造小型騷動,以讓軍方腹背受敵,無法全心監視紅衫軍聚集區的活動。當然,這些新設立的據點,也通常是小型衝突發生的地區。步出所住的大樓往左轉,不到一分鐘就可抵達衝突最嚴重的地區之一:Din Daeng十字路口。
五月十六日,上午十點半抵達Din Daeng路口時,現場已有約15名記者守候著。紅衫軍人士則約20人。另外,尚有約15位看熱鬧的附近居民。當然,隨著時間愈晚,紅衫軍支持者愈多。但我已無法分心法計算,因為我得專注觀察現場的情況。
紅衫軍之所以選定在Din Daeng路口設置路障以作為反制的策略之一,由其地理位置,便可看出該路口所具有的戰略重要性。此路口可連接往機場的高速公路。為了避免2008年機場事件重演,政府早已在機場附近部署相當人員。背對Pratu Nam,面向Din Daeng路口,往左則可前往勝利紀念碑(Victory Monument)。勝利紀念碑是市中心的重要轉運站。從勝利紀念碑,可通往Siam中心(該中心目前正由紅衫軍佔領)、民主紀念碑(Democracy Monument)、曼谷北客運站(Mo Chit Song)等地。由勝利紀念碑前往Siam的Phayathai路,是被軍方封鎖的主要道路之一,位於紀念碑附近的捷運站,則是被軍方所鎮守的重要隘口。此外,距離該路口約20公尺,則有一加油站。加油站的重要性在於,一方面可讓軍方投鼠忌器,不敢發動大規模突擊行動;一方面則讓紅衫軍據有一彈藥庫:若要製作汽油彈,不需從其他地方載運汽油。當然,一旦更為激烈的衝突發生,他們可以立刻炸掉加油站,雖然這種情形不太可能發生。不管怎麼樣,在該路口設置路障,擾亂軍方的行動,的確是一個相當具有戰略意義的決定。
距離路口約100公尺處的左方,有一棟近30層樓高的未完工建築。紅衫軍相信,軍方在該建築內安排阻擊手,以防止紅衫軍趁機動員機場附近省份或縣市的支持者前來曼谷,並預防2008年機場事件重演。因此,紅衫軍在該路口不斷地焚燒廢輪胎,製造黑煙,以阻擋軍方對他們行動的監控。從路口往該建築方向走約30公尺,紅衫軍前一晚所燃燒的卡車,橫越在該處,以阻止軍人進入Din Daeng路口。
從上午十一點半到下午兩點半左右,紅衫軍不斷在該地焚燒輪胎、丟擲汽油彈,一方面,挑釁軍方所佈置的阻擊手,一方面,則製造黑煙來矇蔽阻擊手的視線。一早抵達時,該處只有約20名紅衫軍,但至下午兩點左右,則聚集了約30名左右的紅衫軍。期間,紅衫軍的宣傳車載運了糧食、飲用水以及製作汽油彈所需要的汽油、碎布與玻璃瓶。軍方所安排的阻擊手則偶爾對著路面射擊塑膠子彈。他們的宣傳車抵達後,甚至呼籲Din Daeng路口附近的居民不要支持政府,協助他們將佈置阻擊手的大樓燒掉,因為這個政府是一個不民主的政府。
雖然Din Daeng路口是連續幾天的主要衝突地點,但數小時過去,似乎沒有再次衝突的跡象。因此,到了下午,所有記者也都鬆懈,不像上午那樣緊繃神經,一聽到聲響以為是軍方開槍而找地方躲避。大家開始隨地而坐,爭取時間休息。既然沒有衝突跡象,我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留在該地。因為還沒吃中飯,便走回住處的巷子,往Rang Nam路方向走。到了Rang Nam路,發現所有商店都大門深鎖,玻璃都貼上報紙或其他紙張或膠帶,彷若暴雨即將來臨一般。從巷子右轉Rang Nam往Phayathai路走去,平時熙熙攘攘的大街,卻看不到行人。只有寥寥幾個當地人坐在關閉的商店門口聊天。雖然我的泰文無法了解太深的字彙,但仍聽出他們在聊昨天發生在Rang Nam的槍戰,以及此次的政治衝突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解決。
Rang Nam這條街每晚六點之後宵禁,車子均不能進入,只有當地居民可以進出。由於星期五下午四點左右幾個持槍枝的紅衫軍突然闖進Rang Nam,而在該條路上引起與警方的槍戰,因此,即使宵禁時間是晚上六點之後,大家仍不敢在白天開店營業,也不太敢出來逛大街。在Rang Nam快到Phayathai路口時,終於看到一間小店開門營業,就是那間招待我們幾個海外華人青年吃年夜飯的小店。看來「富貴險中求」真是華人在異地求生存的態度與處世原則。
看到住處附近的商店餐館小吃店全部關閉不營業,突然想到住處沒有存糧,萬一情勢繼續不穩,或是泰國政府突然宣布戒嚴,人車禁止在街上通行,而我不知道這項宣布,那麼,就算沒有被街上的軍警射死,也會餓死在自己宿舍吧。想到這裡,便趕緊去勝利紀念碑附近尋找還沒關門的商店,購買糧食。
勝利紀念碑是一個圓環,並有東西南北四條路向外通聯。在紀念碑外圈,有一圈小型商業區。平時可以在那兒吃飯、買零食、點心、衣服以及紀念品等。但是,因為勝利紀念碑與Din Daeng的距離,步行只要10分鐘不到,且Phayathai路直通勝利紀念碑。加上2008年的流血衝突中,勝利紀念碑也是衝突點之一。因此,當政府宣布封鎖Phayathai路,營業的小販與店家就減少許多。星期五發生在Rang Nam的槍戰,以及連日在Din Daeng路口的衝突,更讓勝利紀念碑附近的商店與小販害怕,因而也近乎全部不營業。
Phayathai路走到勝利紀念碑後,便直接接上Phahon Yothin路。這條路,並不是軍方封鎖的路線。因此,往Pahon Yothin方向走去,應該可以找到仍營業的商店。果然,在路口的7-11仍有營業。看到仍營業的7-11那一瞬間,我的眼淚簡直快要噴出來。早上為了在第一線紀錄觀察紅衫軍擾亂軍方的策略,站了4小時,又繞了一大圈才找到營業的商店,終於不用擔心會餓死在宿舍內。如此情景,怎能不讓人噴淚。趕緊衝進去買糧食。7-11裡面擠滿了跟我一樣搶購糧食的人。麵包、泡麵、罐頭等乾糧幾乎被搶購一空。我一面搶購糧食,一面還得聽店員喊:「歡迎光臨,請大家速度加快,我們快要關門了。」幹!不到四點,就喊要關門,是怎樣!要內戰了是不是啦!
搜購完三天的糧食,並回宿舍將將心愛的糧食擺好後,便前往Din Daeng準備繼續進行觀察與影像紀錄。到了Din Daeng,就如同我離開去吃中飯前一樣,沒有衝突的跡象與可能。正想著是否該轉移陣地到Lumpini公園時,聽到勝利紀念碑那兒傳來陣陣的誦經聲。趕緊用我當兵時所練就的「小跑步」衝去紀念碑。原來是紀念碑附近寺廟的僧侶在紀念碑集合,向佛祖祈禱,替國家祈福,也希望軍警以及紅衫軍雙方能克制,不要繼續造成流血傷亡。有意思的是,紅衫軍於三月初剛在民主紀念碑集結的時候,他們也請了僧侶前來祈福。並呼籲群眾不要使用暴力。到目前為止,在Siam附近抗議的紅衫軍中,也有僧侶在其中。他們也每天祈禱。如果祈禱有用,事情又怎麼可能會演變至今。
匆匆拍完照片,便想打道回府。今天實在太累了。寫博士論文時,越過泰緬邊境界河去反抗軍基地蒐集資料都沒這樣累。拍完照片,已經晚上六點多,天色正要轉暗。昨天晚上九點多經過Rang Nam回宿舍時,雖說已經宵禁,但封路的軍人並未以高度警戒的態度執行宵禁。他們隨意地坐在地上或是椅子上。當我經過時,只是隨口問了一句,「有沒有拍很多照片。」所以,我想,今天應該也差不多。但是,泰國的政治情勢實在太過詭譎。今天白天軍警都還鬆鬆散散地執行任務,不到晚上七點,態度就立刻轉變。執行封路的軍人,不再隨意地休息,而是躲在掩蔽物後方,面朝Rachaparop路警戒。期間,有軍人大聲喝我,問我要去哪兒,因為他們害怕紅衫軍趁隙而入。我回答:「回家」,另軍人進一步大問:「住在哪裡。」「Rachawiti」我回答。另一位軍人又大喝:「Rachawiti幾巷?」「Rachawiti一巷。」我大聲回答。然後,他們就大喊:「快點跑步通過,快點。」
時間已經到了宵禁,我當然是遵照他們的要求快跑回去。期間,看到在路中段的軍人都以戰鬥蹲姿的姿勢,躲在電線桿或行道樹後方,面朝Rachaparop路警戒著,同時手指扣在M16與來福槍的板機上。當過兵的人,就知道「戰鬥蹲姿」是啥。當我看到這一幕,當下立刻心跳加快,真的感受到危險。特別是,當我快到所住的巷子時,突然聽到遠方一聲槍響,更是讓人心頭一震,雖然那聲槍響,很明顯是塑膠子彈,且是朝Din Daeng方向射擊,用意在警告紅衫軍,不要跨越封鎖線。只是,如果紅衫軍執意跨越封鎖線,他們可以使用真彈頭。那麼,萬一有人闖越封鎖線,往我的方向跑來,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經過星期五在Rang Nam路上的槍戰、連日在Din Daeng路口的衝突所造成的傷亡,今天晚上,不到七點,Rachawiti巷內便呈一片死寂。不僅巷內的小舖關門不做生意,連平時會在外面聊天的左鄰右舍,也不再出門聊天。巷子與Din Daeng交叉的路口,則聚集了約50名左右著黑色襯衫的人士,以及約15名位穿防彈背心的記者。自從政府宣布將對紅衫軍展開大規模鎮壓行動後,紅衫軍就不再穿著紅色衣服,其安全衛隊也改著黑色衣服。因此,巷口數十名著黑衣人士,肯定是紅衫軍的化身。他們已經化整為零,進入到他們選定的戰略地點,製造騷動,讓軍方與警方分心,而無法專心一致掃蕩集會地區的抗議人士。加上昨天所發現的組織性行動,我很肯定,紅衫軍已經開始城市游擊戰。(前一晚,於晚上九點半左右,約10位黑衣人士在Din Daeng路口焚燒輪胎。十點,一位手持無線電對講機的黑衣人士抵達Din Daeng路口。並且下達來自某個「總部」的命令,要求其餘黑衣人士繼續焚燒輪胎,並且將自製汽油彈投往Din Daeng大橋橋墩。十點半,手持無線電對講機的黑衣人,告知其餘黑衣人,「此處夠了,我們到XXX路去。」)
只是,武裝行動不是此游擊戰的手段,推翻政府也不是其目的。設立戰略地點,從外圍圍住軍方封鎖線,製造騷動,讓軍方腹背均面臨紅衫軍,從而讓軍方與警方必須分出人力以處理騷動,而不敢貿然鎮壓核心地區的抗議人士,是其手段;以此方式持續施壓於政府,迫使總理下臺與解散國會則是其目的。
內部為超過50個次團體組合的紅衫軍,訓練有素、安全衛隊的組織化一、且目標一致,抗議過程中的責任分工也明確。至此,不禁替他們的軍事智慧感到驚訝。





- 紅黃之爭的歷史成因 - 2010-04-26
- 氣候正義:一個雙軌的談判 - 2010-03-25
- 春節:屬於Chinese的集體記憶 - 2010-03-11
- 寬恕與正義 - 2010-01-25
- 扭曲的國際化 - 2009-12-24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