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智勇
圖:方智勇
再過一個禮拜就是聖誕節了,馬尼拉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各個shopping mall裡人潮洶湧。儘管外面仍下著的熱帶午後雨和印象中聖誕街景的冷瑟冬寒對比著一種超現實,我儘可能地想讓自己也沈浸在過節的氣氛中。
來菲律賓也已一年。
回想那個初踏上這個星羅棋布島國的自己,剛完成和平研究碩士學位,熱切地想在第三世界的異國實踐自己的夢想和熱情。那時並沒有設定什麼具體的目標,只是憑藉著這幾年不停的移動當中觀察感覺體驗到的心得和所塑造的生活方式來開始一年的菲律賓實習。初到服務機構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報到,雖然偶爾會希望有多點機會受到指點,甚至有人來指示我做些什麼事情,但對於這邊個人獨立研究,團體集合運動的工作方式也是抱著開放學習的心態,一點一滴地摸索領略。對於自己working partner這個模糊角色的定位也是以多做事代替過多的質疑,從設計海報活動手冊、記錄辦公室會議、參加遊行拍照、參加聽不懂的研討會等任務中累積對服務組織以及菲律賓社運界的認識,希望自己的工作表現獲得肯定後,能被賦予其他的工作。
隨著與Focus的同事越來越熟稔,參加的活動越多越廣,更多工作的成果被肯定,我不再只是做實習生的工作,我被指派負責東協貿易以及東協和中國關係的研究。中國議題是我的興趣所在,研究所的論文即是寫中國在非洲,加上又是辦公室裡唯二懂中文的人,做這個議題是蠻適得其所的。雖然研究的重點在經貿關係上,並非自己所熟係的,但至少我開始做研究工作了。另外,我的文章也被刊載在Focus的電子報上,這對自己來說提升了士氣,增加了成就感和繼續向前的動力。最近被主管告知,明年初辦公室的政策評論刊物將做中國與菲律賓關係的主題,將由我和另一位香港的國際工作夥伴負責撰寫。對於這樣一個大任務,老實說並不感到懼怕,反而覺得終於有機會展現這一年在Focus的學習成果,有種躍躍欲試的熱血感。總覺得身為浩然派來菲律賓Focus的第一屆國際工作夥伴,忍不住有點不自量力地給自己加諸了代表台灣的使命感,不做出點成績是說不過去的。接下來這幾個月,這個中菲關係專刊夠我忙的。
除了工作,這一年實習的生活也是充滿著酸甜苦辣,除了偶爾找為數不多的朋友傾訴,大部分時間,都是要自己咀嚼消化,往肚子裡吞。這不是第一次隻身在異國生活,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處理大小事。當母親在電話中問起近況時,也常是以還不錯一語帶過。無聊時,自己看電影上酒吧聽音樂;失意時,喝個小酒找人談談;失戀時,眼淚會沖刷心頭的傷口,又酸又刺,但痛過的傷口終會平復。這一年當中,也利用假期跑過了菲律賓許多地方,對這塊土地的自然風景和歷史人文有了多一些的認識。
一年了,我沒學會特加洛語(Tagalog),我沒看透菲律賓政經情勢,我沒融入當地社運團體,我,牽掛最多的仍然是台灣。但我依然留著,努力著掙扎著緩步前進著,只為了再多學習一點,多成就一些,也為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再過一個禮拜就是聖誕節了,馬尼拉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各個shopping mall裡人潮洶湧。儘管外面仍下著的熱帶午後雨和印象中聖誕街景的冷瑟冬寒對比著一種超現實,我儘可能地想讓自己也沈浸在過節的氣氛中。
來菲律賓也已一年。
回想那個初踏上這個星羅棋布島國的自己,剛完成和平研究碩士學位,熱切地想在第三世界的異國實踐自己的夢想和熱情。那時並沒有設定什麼具體的目標,只是憑藉著這幾年不停的移動當中觀察感覺體驗到的心得和所塑造的生活方式來開始一年的菲律賓實習。初到服務機構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報到,雖然偶爾會希望有多點機會受到指點,甚至有人來指示我做些什麼事情,但對於這邊個人獨立研究,團體集合運動的工作方式也是抱著開放學習的心態,一點一滴地摸索領略。對於自己working partner這個模糊角色的定位也是以多做事代替過多的質疑,從設計海報活動手冊、記錄辦公室會議、參加遊行拍照、參加聽不懂的研討會等任務中累積對服務組織以及菲律賓社運界的認識,希望自己的工作表現獲得肯定後,能被賦予其他的工作。
隨著與Focus的同事越來越熟稔,參加的活動越多越廣,更多工作的成果被肯定,我不再只是做實習生的工作,我被指派負責東協貿易以及東協和中國關係的研究。中國議題是我的興趣所在,研究所的論文即是寫中國在非洲,加上又是辦公室裡唯二懂中文的人,做這個議題是蠻適得其所的。雖然研究的重點在經貿關係上,並非自己所熟係的,但至少我開始做研究工作了。另外,我的文章也被刊載在Focus的電子報上,這對自己來說提升了士氣,增加了成就感和繼續向前的動力。最近被主管告知,明年初辦公室的政策評論刊物將做中國與菲律賓關係的主題,將由我和另一位香港的國際工作夥伴負責撰寫。對於這樣一個大任務,老實說並不感到懼怕,反而覺得終於有機會展現這一年在Focus的學習成果,有種躍躍欲試的熱血感。總覺得身為浩然派來菲律賓Focus的第一屆國際工作夥伴,忍不住有點不自量力地給自己加諸了代表台灣的使命感,不做出點成績是說不過去的。接下來這幾個月,這個中菲關係專刊夠我忙的。
除了工作,這一年實習的生活也是充滿著酸甜苦辣,除了偶爾找為數不多的朋友傾訴,大部分時間,都是要自己咀嚼消化,往肚子裡吞。這不是第一次隻身在異國生活,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處理大小事。當母親在電話中問起近況時,也常是以還不錯一語帶過。無聊時,自己看電影上酒吧聽音樂;失意時,喝個小酒找人談談;失戀時,眼淚會沖刷心頭的傷口,又酸又刺,但痛過的傷口終會平復。這一年當中,也利用假期跑過了菲律賓許多地方,對這塊土地的自然風景和歷史人文有了多一些的認識。
一年了,我沒學會特加洛語(Tagalog),我沒看透菲律賓政經情勢,我沒融入當地社運團體,我,牽掛最多的仍然是台灣。但我依然留著,努力著掙扎著緩步前進著,只為了再多學習一點,多成就一些,也為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圖一) 菲律賓社運份子無故遭韓國遣返後於韓國大使館前的抗議
(圖二) 參加Focus staff retreat
(圖三) 參加資訊自由法案遊行
(圖四) 加薩自由船隊遭以色列武力攻擊後,於馬尼拉以色列大使館前的抗議
- 弱國無外交 - 2010-11-24
- 巴勒斯坦(1) - 2010-09-17
- China in the Philippines (2)--- Chinoy (Chinese Filipinos) 華裔菲律賓人 - 2010-08-24
- China in the Philippines (1) 被「Made in China」淹沒的Divisoria - 2010-07-20
- 終點.回顧.起點—菲律賓一年半實習感想(下) - 2011-06-15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