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核能發電的技術在1970年代趨於成熟,加上1973年發生了石油危機,使得世界各國爭相興建核電廠。台灣的第一座核電廠(核一)於1971動工,1978年正式商業運轉。當時菲律賓也加入了興建核電廠的潮流,由總統馬可仕在1973年下令在馬尼拉西部100公里的巴達安半島興建菲國的第一座核電廠。然而,這項工程成為了馬可仕獨裁時期留給菲國的負資產之一。巴達安核電廠於1976年正式動工,但三年後因美國發生嚴重的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核災而暫停工程;在隨後的安全檢查中,共有超過4000項的缺失被提出。其中最嚴重的缺失是核電廠基地位於主要地震斷層帶附近,鄰近又有一座活火山。即使如此,後來巴達安核電廠的工程仍繼續進行。1984年,核電廠完工,總工程經費高達23億美元。即便已經投資了一大筆錢,巴達安核電廠卻從未運轉。下令興建的馬可仕政府在1986年的人民力量(People Power)革命中被推翻,而隨後發生的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爆炸案震驚世人,也引起了菲國人民對核能的強烈反對。因此繼任的科拉蓉•艾奎諾(Corazon Aquino)總統宣佈將不會啟用巴達安核電廠。
這座天價的核電廠從提議、計畫、決策、動工到完工的過程缺少透明,公民社會無從監督,因為當時的菲律賓正處於馬可仕的獨裁統治,其政權專制、腐敗、裙帶主義(Cronyism)橫行眾所皆知。工程經費23億美金是菲國史上最大單筆外債,來自國際金融機構(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這筆錢有一部份進了馬可仕個人以及其承包相關工程的親信口袋中,據報導支付給馬可仕的賄款高達八千萬美金以上。雖然馬可仕垮台後菲國政府對承包商美國西屋公司(Westinghouse)提出告訴,指控西屋對菲國官員行賄並虛報價錢,但訴訟最後被美國聯邦法院駁回。巴達安核電廠不但從未替菲律賓發過一度電,其工程款還成為菲國人民沈重的外債負擔,一直到2007年才全部還清。而從1984年完工到今日,即使核電廠從未啟動,但菲國人民每年花在維護機組設備封存的費用就高達四千萬匹索(約2800萬台幣),對人均GDP僅有兩千美金的菲國人民,真的是情何以堪。
由於以上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弊端,巴達安核電廠一直是菲律賓反核人士抗爭的焦點。雖然直到今日,菲律賓仍然沒有任何一座運轉的核電廠,但重啟巴達安核電廠的聲音卻一直沒斷過。去年,菲國政府商請韓國電力公司(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評估重啟巴達安核電廠的可能性,其預估所需經費高達十億美金。雖然現任總統貝尼諾 •艾奎諾(Benigno Aquino,前總統科拉蓉•艾奎諾的兒子)曾數度公開表示將不會啟動巴達安核電廠,但其內閣閣員卻出現支持重啟核電廠的聲音。艾奎諾總統能不能延續其母親封存巴達安核電廠的政策,仍有待觀察。






- 中菲投資現況介紹(上) - 2011-01-25
- 在菲一年雜感 - 2010-12-20
- 弱國無外交 - 2010-11-24
- 巴勒斯坦(1) - 2010-09-17
- China in the Philippines (2)--- Chinoy (Chinese Filipinos) 華裔菲律賓人 - 2010-08-24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