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2010年另立全球化國際志願者陸續出發中。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長城腳下的實驗


上圖:Francis Bires在八達嶺林場的考察之旅

上圖:促進團隊激發創意及尋求共識的破冰遊戲
上圖:一行十餘人的考察團隊

圖、文:陳婉寧(北京自然之友志願者)

【前言】

打從20107-8月結束美國earthkeeper(地球守護者)培訓後,美國地球教育中心預計於2011年六月授權自然之友在中國境內開展earthkeeper(地球守護者)教學活動,其間雙方也保持聯繫討論此環境教育活動之執行場域,同時期待2010年一月開始進行考察及合作意向的八達嶺林場能夠借力與北京市園林局,三方共構一個行動研究團隊來協力林場轉型為自然學習中心的可能。從2010年一月迄今,因應此一長期計畫踏察了八達嶺林場10余次、數不清的團隊內部策劃會、邀請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美國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和在京相關環境教育伙伴團體、建築師團隊於11月上山展開四天三夜的空間規劃工作坊。工作坊可以說是一塊讓大家「上到船來」的敲門磚,拾了這塊敲門磚後,後續還有一連串的工作需要推進。以空間距離來看,台灣農委會林務局下轄的八個自然學習中心和台灣荒野保護協會負責營運的環境教育基地,都是又近又好的學習對象。皆下來將在正文中介紹空間規劃工作坊的細節,尤其美國及台灣經驗對自然之友及各相關方而言都是一次共同產出,共同行動的參考,很多工作模式著重在產出集體的創意及能動性,更重要的是要去刺激公部門(八達嶺林場及園林局)主動積極的細胞。所有相關方是一個「團隊」,而不是把自然之友看做一外包公司而已。

自然學習中心,真的不是一天造成的

在送美國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主任Francis Bires(註一)搭機離京車上,抓住時間又問了許多關於自然學習中心籌備運營管理的問題。他開心的說:「看到八達嶺林場提供一整片如此資源豐富的山頭真叫人羨慕,我們在Mckeever中心的建設,中心正式運作開張前,我們花了十年的時間在進行各項事務的籌備、向各土地擁有者斡旋購地和前期規劃現在八達嶺土地的事解決了,可以說是輕鬆很多喔!」我心中大吃一驚,十年啊~~NGO有多少十年可以來專心一致籌備一個項目呢?

Francis Bires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其實在整個工作坊的過程中,很明顯地感受到不同項目方所關注的點不同,八達嶺林場人員必須很實際地考量中心落成後的經營利潤和遊客來訪數、現場環境教育團隊(如:自然之友、根與芽)則是更看重於利用林場的資源如何開發出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的軟體教案、建築師在現場除了去現地空間踏察外,也作為一個對業主和使用者需求的瞭解,來參與工作坊的進行。還有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的兩位伙伴(王書貞、黃奕均)提供在台灣的自然學習中心建設軟體教材開發過程及與林務局系統成功合作建立一個行動研究團隊的過程。幾天下來,動靜兼具的工作坊讓大家都收穫滿滿。

上圖:八達嶺林場的果樹風光,大家爭相採野果。

工作坊的第一天進行了全日的林場考察,一行人在徹底瞭解基地環境後當晚便開始進行建構自然學習中心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的交流討論。好幾張大紙凌亂地紀錄著討論的過程與結果。接下來的幾日由Francis Bires及兩位荒野保護協會伙伴分享自然中心的創建經驗,並交叉想在工作坊中完成的進度,透過每晚的分組討論逐步產出成果。

上圖:林場既有的林間設施,是一處渾然天成的環境遊戲空間

台灣荒野保護協會伙伴所分享東眼山自然學習中心的經驗,也發現從三年前創立中心迄今,期間必須付出足夠的溝通成本來說服相關方的人力支持及認同(如:學者專家環境教育工作者、林務局相關科處室),要調動起所有參與者的興致及發展主動性。再來就是服務與運營管理計畫當地自然資源的經營管理教育活動方案的開發,多管齊下地進行。等到上了一定軌道,後續即便人員的流動,還是有一清楚的方向在進行著,同時也因著環境教育前線教師的補充,有源源不絕的創新方案產出,與在地學校、社區和林場本身擁有的人文歷史自然資源做結合。

東眼山自然學習中心的經驗在場也引起很多迴響,大家對於自然學習中心的想像還在很初端,也很關注財務運營的模式。工作坊的目的在於提供不同地方的成功經驗做借鑑,而北京可以在此契機上開始發展自己模式。

Francis Bires花了兩天的時間,更加仔細地介紹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軟硬體規劃的細節及帶領整個中心前進的工作模式和遭遇到的困難。在下一段落,就讓我們進入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的世界吧!

上兩圖:八達嶺林場

處處用心皆學問

Francis Bires開宗明義地說明中心創立的當初就是為了以作為一個環境教育傳播的實踐基地(有以下幾個原因,因此創建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為了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向公眾說明及教育地球上資源能源的使用狀況減少公眾不必要的地球資源浪費倡導公眾對空氣、水、土地的保)。解說基地、學校博物館、公園營地或保護區等場所都不足以滿足環境加上教育的需求加上中心還要有創造性地去設計和執行環境教育方案(目前已公開出版五個系統,並廣泛地授權世界各國的非營利團體執行,而開發一套系統教材平費耗時八年,改進修正及評估的工作則同步進行,所以Francis Bires笑著說中心沒有停下來休息的一天。),而中心內的空間設計是用於服務軟體課程教材的需求,故從步道系統、教學區域、公共空間、停車空間和園區內的建築空間規劃有很多巧思之處。以下就以圖片來介紹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的設施概念:

上圖: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的入口指示,圖中的樹木圖案為該州州樹,是中心所設計的系統標示。該圖標就成為中心的LOGO,大量地印製在手冊,折頁和衣服上,讓人產出視覺第一印象的聯想。
上圖:入口的歡迎牌。向來賓表達賓至如歸的親切感,木排設計為可抽換式,來訪的團體在入口處便可見到自己的單位或名字掛在門口表達歡迎。

上圖:入口處的集中說明,也是一個活動空間,硬體建築不多,椅子都是用枯木再生打造。

上圖:林間教室,從鄰近舊工廠的廢材及廢鐵皮再造利用。

上圖:中心內用餐空間設計在室外,讓陽光,空氣和徐風共伴美好一餐。

值得一提的是,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也特別提出與學校和社區團體合作的方案,還記得Francis Bires向我秀出Mckeever地球教育中心歷年的行程表,每個週末和週間的滿客率,幾乎是隨著時間增加。畢竟學校是學生待最久的空間場域,中心要與學校團體一起工作的原因如下:

1)讓學校團體認知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2)調查研究︰透過學校相關研究的需求來提供場地,同時豐富地區研究的多元性,也歡迎在校人力團體以志愿者或實習生的名義加入工作團隊。

3)提供學校校方培訓支持︰在McKeever中心內,由於美國部分州政府的立法規定校方課程必須融入環境教育,使得學校師資需要向外學習及參加培訓,讓McKeever中心提供相關的技巧及學習內容。

4)儲備環境教育教師的培訓︰與校方教師的緊密聯系,讓校方教師也有能力及機會引導孩童盡可能地去拜訪校方團體及校長、老師,辦理教師的相關培訓。

中心抓住了與學校共構學習系統的橋樑,所以學校團體的預約可說是供不應求。除了學校團體外,McKeever中心也開始與企業合作,Francis Bires一個好的中心,部分財務收入來自課程執行的收費部分收入來自將場地租借給其它團體或企業因為企業或團體培訓其實更愿意在這種親近自然的地方舉行)McKeever中心為例,其中有﹩350k來自學校團體的參與課程(60%)及單位企業租借場地(40%);而年度的盈則大約有﹩50-60k,如此一來,則每年都有盈以供下年度的中心運作需求,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


話說台灣及美國經驗都提供了北京一些參考價值,真正要去面對和接觸創建自然學習中心還需要靠所有相關方一步一腳印啊!離京的車程上,Francis Bires2011美國earthkeeper(地球守護者)授權給自然之友在中國執行教案後,他還會回來看看八達嶺基地的進度,甚至是很期待此基地可以一點一滴漸次打造!讓北京公眾在90分鐘車程之後,可以遠離塵囂接受八達嶺基地的森林洗禮!


轉型邁向宜居城市的環境教育


自然之友在2011年戰略規劃下,所有部門項目將要往「宜居城市」這頂大帽子靠攏。而環境教育部門下的八達嶺基地項目也是因應此大原則來推進。尤其園林局及八達嶺林場是屬市政系統下之綠地管理單位,促進市政系統綠地的良好管理及運營,及推進一步地去討論由非營利組織認養或共管城市綠地並在其上開展環境教育活動,甚至是更多與在地學校社區的結合。與公部門的直接合作可說是步步為營,且戰且走,但至少目前看來有雲霧背後的陽光哩!

【註一】

Francis Bires先後在美國賓州大學和喬治威廉大學深造,並獲得環境教育碩士。從16歲開始,Fran就已經參與賓夕法尼亞州的公園工作,曾在兩個州裏公園內工作過7年。碩士畢業後,他在Oglebay 研究所工作,並成為市民環境教育專案的負責人。之後他在McKeever的環境學習中心工作了12年。現在Fran已擔任中心的主任超過15年,同時也是這個具有36年歷史的學習中心的第三位主任。在過去的30年裏,Fran 也是地球教育研究所的理事。並參與了“地球守護者”及“太陽船III”課程的開發。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將本站透過社群網站分享給友人,或使用 Email將本站網址轉寄給朋友(http://haoranngo.blogspot.com/);也歡迎您填寫訪客留言版留言給我們,或是給我們的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引用。

文章總數: , 留言總數: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