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文/王牧農
剛越過夏至,雖然這裡的晴天背後總是藏著一片烏雲和幾滴雨,不過這種有層次的氣候時常讓人耳目一新,在兩眼盯著電腦螢幕面對研究時一面吱吱辜辜、呢喃自語外,偶而觀望窗外的氣象,看看春天新生兒小兔小鴨小鵝在運河水溝裡外的動向,提醒自己,啊,窗外的水,管他是雨水、運河濃稠的泥漿水,還是水龍頭打開就有的飲用水,與過去幾個月著手的工作內容,其實偕在同個生態系統裡。
這不應是啥大道理,而是最基本在不過的常識,但有時當思緒和資訊專注在研究目的的幾個點與線面時,為尊重事實和數據所到出的真相,也無法預測研究結果所帶領的下一步在何方,同時因項目的龐大,每個參與者負責一個生產線區塊,達到分工效能,增加了效率,也難免造成對這進行式的大圖像拼湊片面印象的短暫茫然。面臨研究細項所簽扯到的議題監管鏈,可能僅是生產製造或零售的一環,可能是某環保事件的歷史沿革和法規背景,其人文地理背景點總是隔個幾個海加上數不盡的山,可往東也可往西,加上所面對的是超大量的資訊,一步一步篩選梳理直到層次出現後(暫時不求分明),只能勉強地投入情操而不是對份具體土地、物種或是社群的情感。然而,水議題的背景故事很明瞭:目前世界上有超過一億人面臨無乾淨飲用水的困境;世界人口40百分比面臨水資源不足及水污染和連帶的生存危機。人類文明逐水草而居,也為水之使用而戦。
上個月工作內容除了某些產業和商業的點線面監管鏈的背景資訊收集(如財經、擁有權、某項製造或生產過程的勞工、環境指標系項等),還有某個重點流域的背景報告,也是我人生第一個水文背景資訊探險。然而因為流域及流域週邊政府治理架構和分權錯中複雜,尋找和整理資料過程如同梳一髮糾結已久的亂髮,明知道想要達到的境界之模樣,但還是得踏實地按部就班,每當洩氣時,就看看窗外,去屋頂看烏雲或晴朗太陽,帶辦公室的狗出去繞湖散步或騎車兜一圈,促使理性和情操再度就位,進行下一回合。這,還不包含內部計畫各參與者對議題認知和階段性架構方向的妥協和對峙。最近的年度工作團隊聚會集合了來自各方的議題專家老手們,成熟的年齡加上成熟的經驗,看他們思緒脈絡清楚地整合研究的訊息,為下階段描繪藍圖,儘管是經過幾回合的針鋒相對,互相檢視,對於第一次被納入團隊對話的我,真是 一場高潮迭起的好戲,而我也是個有發言權的演員,妙極了。
現在手上的工作主要為某個跨邊疆項目的背景研究其中一個新領域項目之細項,估計在秋冬可見世,簡單的說,過程總是場身心戦 ,每當投入個新議題或有專業背景需求的工作,總是較吃力,但同時也提供在短暫時間內根據議題所需瞄準、收集和分析資訊的訓練。上班時間是應付責任,晚上下班回家後,則時偶爾協助森林議題(我的最愛)研究人的某些資訊篩選,雖然偶而疲倦,但因此感到平衡與滿足感。
生活上,像個駱駝拼命地在有資源時吃草儲水,總是要為著尋覓下個綠洲的路程而準備。下星期是這個月的第二次搬家,七月份又會游牧搬家兩次,這種逐水草而居,也是種財務風險管理,為了以被不時之需,若有天又發燒或受傷時,拿出幾張大額歐元鈔票時,不會捨不得放手,並開始做出各種原始換算,如一張是幾公斤紅蘿蔔馬鈴薯青菜有機雞蛋和糙米麵粉還是環保洗衣粉還是補修鐵馬輪胎或是電話錢。讓我想到粵語一首美麗流行歌的歌詞一句”追蹤生活最基本需要,原來早不缺少”。比上世界人口那一億無乾淨飲用水的無名人口,我真的不缺。





- 核能危機:尼日河案例 - 2010-12-23
- 企業品牌與森林犯罪的掛勾 - 簡介 - 2010-09-25
- 壓迫的北極圈:下一滴油 - 2010-08-25
- 綠色電子產品指南與電子廢棄物背景介紹 - 2010-07-21
- 暫時休戰:加拿大北方森林協定 - 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