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鄭小塔
巴士幾點來?有幾個人要搭?搭車名單呢?他們的CPF號碼呢?統計好參加人數了嗎?Kenoㄒ恤要帶幾件?MST年曆要帶幾本?基因改造和農作物轉作的書要帶幾本?大螢幕已經運上車了嗎?白板筆呢?文具呢?文宣呢?大家都有帶睡墊吧?要記得帶被子歐?為甚麼另一台巴士還沒到?趕快聯絡一下?
如果把 以上這些對話中的一些名詞替換掉,幾乎就是以前在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或是臺北市紀錄片工會工作時舉辦活動會說的話。
三月底,來到巴西的第六個月,因為巴拉那州州辦公室有人離職,開始密集協助辦公室庶務。工作性質並不難,就是在櫃台接電話當總機。負責收信、開關門。 但有具體的工作位置後,每天進辦公室的感覺和學習都跟著改變。
2010年MST年曆,是暢銷商品。內有許多藝術畫作及詩歌,也是我最喜歡的產品之一。
五月,來巴西第八個月,更因為生態農業會議讓我真正的進入了工作位置。
這次的第九屆生態農業會議(9ª Jornada de Agroecologia)是巴拉那州 (Paraná) 年度的大活動。巴西南方的巴拉那州( Paraná )、聖塔卡塔來那州(Santa Catarina)、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是主要的農業作物產地。 第九屆生態農業會議(9ª Jornada de Agroecologia)是這三州的大動員,也MST成員大聚集的時刻。活動三天分別探討政府政策、農業現況及社運組織情形。同時交換種植經驗、互換種子。附近一些州,像聖保羅州(São Paulo)、南馬托格索州(Mato Grosso do Sul)也會前來共襄盛舉。
用植物小苗和種子佈置而成的舞台。舞台兩邊分別是巴西國旗以及La Via Campesina旗幟。
巴士一到達 Francisco Beltrão市的展覽公園,所有人下車後馬上開始工作。報到處在簽到的同時,要負責發放活動背包、活動手冊及流程。預計參加人數會有三千人以上。我的工作是負責這三千多個背包,活動背包內要有活動手冊、活動流程單等三份文件、一本筆記本、一枝筆、一捆衛生紙。生產線的安排是需要經驗的。 怎樣的順序才會最快,最省時、省力呢?每一組需要幾個人力呢?好險這部份受過向來以手工出名的日日春協會及人力稀少的紀錄片工會的訓練。 最後,三千多個背包,分成四組,在不到兩個小時內裝好。
農藥和食品污染。 在這個歷史時刻,如何組織群眾建立起農業主權的實力?
切的ㄒ恤有大號嗎? 活動紀念ㄒ恤為什麼還沒到?
分析當前的歷史時期和組織任務。種子、食物主權和人民。
阿根廷交換學生的數位相機被偷了!另一個營區的婦女掉了整個背包!
誰可以負責詢問事發情況?趕快通知負責保全的工作人員。參加遊行的婦女昏倒了,誰送她去醫院?
身為工作人員最大的損失就是幾乎不可能有時間坐下,基本上無法專心聽主講台上進行的論壇或活動。
文化之夜在森林般的舞臺上,巴拉那州MST樂團saci artet演奏了一整晚的運動歌曲加舞曲。
活動最後一天,晚上是文化之夜,辦公室所有工作人員排班在零時搭建的吧台賣啤酒、零食及熱飲。晚上九點的班,我八點五十分到。同事對我的早到十分驚訝,打發我去喝啤酒。要我九點再回來接班,他們說:你們華人真的很愛工作。為了改變他們對華人的刻板印象,我九點五分才出現在吧台開始工作。
當語言有距離,生活還在適應的時候,感覺到的文化差異是巨大但仍不免帶著新奇及欣賞的態度。現在語言仍有距離。但當逐漸習慣這種語言距離,界線開始模糊,融入發生。體驗差異的位置也跟著轉換。
巴西文化中熱愛舞蹈及音樂的部份,不可避免的也出現在MST這支社會運動中,並沒有因為是社會運動就切割了文化娛樂。一開始,無法理解每次活動最後一天晚上的文化之夜。都跟同事說,你們文化之夜就是啤酒、Forro音樂、跳舞和烤肉。所有的人都忙著跳舞,人手一瓶啤酒的聊天,哪裡有文化活動呀?轉念一想,這就是他們的文化呀。
在台灣太習慣文化是用說的,而不是音樂放下、身體搖擺的呈現。似乎非要說出些什麼大道理才是有文化,而忽略了文化是透過各種形式滲透在生活中。就算說得頭頭是道,卻仍是看不到、感覺不到”文化”。MST的文化之夜,就是呈現,不去闡述文化。更重要的是,參與活動的人都透過這個形式得到休息及鬆軟空間,也因此交流了許多正式會議上不會出現的議題。
猜想,八個月後才真的能說,我逐漸進入巴西生活了,也開始從外圍向內移動一些,在不同的位置體驗文化差異了。





- 什麼是學習?怎麼被教育?- MST巴拉那州年度會議 - 2009-12-24
- 勞動和距離 - 2009-11-24
- 巴西。MST - 2009-10-28
- 城鄉持久互惠 - 2010-08-05
- 珊德拉與薩內 Sandra and Sarnei。 - 2010-07-24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