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薛翠
2010/2/7
資本之擴張乃追逐利潤,利潤必先於國界,尤其流動迅速之金融資本;左派之串連,乃捍衛農民與工人階級之利益,階級之利益必先於國界。兩者皆具國際視野,惟團結之對象不一。假如自稱左派惟目光短淺,徒瑣瑣於一地,則比資本主義培養的精英更不如。
農民生活板畫
MST繼承左派的革命精華,提倡國際主義者切.格瓦拉的精神,竭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骨幹。例如送青年人去古巴學醫六年,或去委內瑞拉兩年協辦合作社,或去玻利維亞觀察社會新動向,或去莫贊比克交流婦女運動經驗,或去西班牙學習合作社理論與運作等等。許多MST青年骨幹,也是國際農運組織<農民之路>(Via Campesina)骨幹。
相對而言,MST與亞洲串連比較少,因此,MST非常看重未來與亞洲之聯繫。
不獨民間團體有這份良好意願,國家、政府、政黨也在全力推動與亞洲密切合作。例如近幾年,關於國際新秩序、金磚四國、經貿發展的討論非常熱烈,巴西勞工黨與中國共產黨於2008年便開始舉辦研討會,促進兩黨之間交流。
巴西勞工黨總部(巴西利亞)
2010年2月4、5日,巴西勞工黨在巴西利亞勞工黨總部舉行“巴西勞工黨和中國共產黨第三屆理論研討會”,主題是中巴對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的立場與外交關係。巴西勞工黨發言者有:Kjeld Jakobsen,巴西勞工黨國際關係書記、Beluce Bellucci,Cândido Mendes大學教授、Wladimir Pomar,巴西勞工黨政治培訓書記;中國共產黨發言者有: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世明、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拉美局局長康學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政黨研究處處長董衛華。會眾有巴西勞工黨成員、巴西共產黨成員、民間團體、大學教授、記者、學生等。MST乃受邀請之民間團體之一。
座談會上,Cândido Mendes大學教授Beluce Bellucci批評巴西教育系統非常歐美中心,對非洲一無所知,忽略“奴隸也是巴西歷史的一部份”,呼籲巴西要打開眼界;Wladimir Pomar乃巴西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早在1980年代,已經代表勞工黨出訪中國,並且研究中國以及亞洲問題。他呼籲國家政府應該投放更多的資源,派送年青人到亞洲去生活與學習,他強調:“這絕對不是浪費金錢!”
猶記得2009年11月,我獲邀參加巴西利亞大學、里約熱內盧大學與Santa Catarina大學合辦的、關於大學農村教育課程的研討會,與會者都是大學老師或者教育從業人員。身為同行,我非常理解也分享他們的理念:讓農村子弟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在學成之後回饋農村,建設更美好的農村社會。當時巴西利亞大學教授Luiz Antônio Pasquetti對我說:“希望以後能夠與中國高校建立聯繫,發展長遠的合作。”我點頭答應,把這句話記在心裏。
MST與<農民之路>(Via Campesina)一紅一綠之旗幟總是形影不離。這使我不禁想起20世紀30年代鄉村建設運動領袖之一梁漱溟批評當時的“眼光狹隘的民眾教育”,並提出人生大問題乃如何置身於劇變之世界:
“中國教育今當置重於鄉村教育、民眾教育。然使所謂民眾教育徒瑣瑣於識字、於常識、於農業改良,而於吾人如何處茲歷史劇變的世界無所啟發指點,則可云毫不相干。”(《鄉村建設理論》,1937年)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