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方智勇
菲律賓在今年九月底和十月初接連遭受強颱凱莎娜(當地名稱: Ondoy)及芭瑪(當地名稱: Pepeng)的摧殘,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和台灣的八八水災一樣,災情如此嚴重的主要原因都是在短時間內降下異常豪雨,造成河流潰堤和山坡崩塌。而追根究底,全球氣候暖化是引起這些天然災害的原因。值此時刻,正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COP15)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急迫性,Focus Philippines在十一月底邀請英國的氣候變遷運動者Larry Lohmann來菲律賓訪問。這次的活動為期三個禮拜,巡迴菲律賓幾個主要城市,包括馬尼拉、宿霧、Davao(民答那峨島最大城)等。Focus與各地的大學和CSOs(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公民社會組織)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的演講和研討會。於各大學的演講幾乎都吸引了滿場的聽眾,而因為學生為主體的聽眾對氣候變遷這個議題的了解不多,所以演講的內容較淺白,但這樣的議題也引起了一些學生的興趣,發問的情況還算踴躍。與各地CSOs合辦的活動當中討論則比較深入,由於參加的團體來自環保、農民運動、反水庫、原住民運動等不同背景,因此討論著重於氣候變遷對不同族群的衝擊以及與各運動之間的關連性。例如透過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下的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已開發國家可以在不降低本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不改變國民高碳生活方式的狀況下,藉由幫助發展中國家開發非石化能源(水力、地熱等)來達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但這樣的機制,並無法迫使身為全球二氧化碳主要排放者的工業化國家尋求低碳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某些已開發國家所資助的CDM 計畫,例如水庫,在開發中國家造成人民(農民、原住民)被迫遷離家園的悲慘事件。由於氣候變遷議題影響極廣,各個參與團體在這次的活動中都能找到關連性,也提供了議題本身多樣的探討角度。
從這次的全國巡迴活動中可看出Focus如何運用其與其他CSOs所建立的密切夥伴關係來推動議題。Focus會先根據全球情勢、組織本身的研究範圍和資源來選擇優先議題。這次巡迴演講是Focus旗下的DDARP(Deconstructing Discourse and Activist Retooling Program)計畫所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這次關注的是氣候變遷議題,上次的活動則是邀請美國學者Peter Kwong來訪菲律賓,探討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而中國議題也是Focus旗下的計畫之一。在這些活動中,Focus擔任主辦或者共同主辦的角色,邀請其他團體組織串連針對特定議題提出思辯和倡議。如同Focus Philippines總監Jenina Joy Chavez所說,Focus提供了CSOs議題交流和討論的平台。除了演講和研討會,Focus也安排Larry到這次風災的災區實地參訪,和當地的社區領袖和居民對談,使Larry有機會對氣候變遷對菲律賓所造成的影響作親身的觀察。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Focus的員工都是一人分飾多角,從與講者以及合作組織的連絡、溝通、協調,連絡媒體乃至於製作宣傳手冊和傳單都由該活動的負責人一手包辦,雖然其他同事會協助,但並不像大的NGO有企劃部、公關部的專人負責。也難怪同事說Focus的員工都是multi-task。
Larry這次的巡迴演講,最引人注意也最精彩的是他從政治觀點對於目前檯面上的氣候變遷解決之道(碳交易、生質能等)所做的批判,我將在之後的文章加以探討。
圖一 於菲律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圖二 與CSOs座談
圖三 與CSOs座談
圖四 參訪災區
圖五 參訪災區(即使颱風已經過了兩個多月了,部份地區的積水仍未消退)
圖六 與災區居民(多為漁民)以及漁民維權人士的座談





3 意見:
已開發國家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不需/不願改變",藉由要別人改變來改善全球暖化的問題。剛好我看到一句話可以分享:
clever people want others to make changes for global climate or peace. Gandhi said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這些已開發國家的人都是聰明人啊~
關於"氣候變遷對不同族群的衝擊",在印度則有一個案例分享
印度:女性農民對抗氣候變遷
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2009/12/08/5080/
aybe we shall monitor on this http://cdm.unfccc.int/index.html
Click join, and they will send u all the plans going on.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