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郁玲
倒數計時的考驗
距離期末考不到三週,今天又轉來了一個孩子,父母說,這孩子已經一個月沒上學了。
與校長簡單的談過,這個孩子就交到老師手上,老師非常擔心孩子的程度跟不上,畢竟,所有的課程已經結束,現在進入複習的階段,而這孩子,進度還停留在一個月以前。
老師擔心的除了孩子本身在學習上的挫折外,也擔心班上的平均成績會因此拉低,這關係到教師們微薄的獎金。
但若我們學校不收,孩子更無處可去,甚至,有的孩子是罕見疾病,有的孩子智能障礙。老師們常常這樣接下了程度與狀況懸殊的孩子,滿腔熱誠的背後有更多的無奈。
再見老師
寒假後,D老師已經確定要離職。原本因為女兒在北京唸書,跟著女兒到北京來,因緣際會到了學校任教,擔任低年級的班導師。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看顧的面向更多,除了主要科目外,生活上包括早晚協助孩子整理環境,中午幫孩子打飯,假日幫跟不上進度的孩子補課,全心全意的投入教學後,反倒完全抽不出時間去找女兒。
這麼認真的老師要離開學校,我覺得真是可惜。D老師說,這燒煤的人家多,煮飯加上取暖,煙塵瀰漫,嗓子受不了,且北方冷,從南方來的他,身體也受不了。另一個原因是,孩子程度太參差,有些孩子連注音都不會,該降級的,家庭卻不想讓孩子降級就讀,身為老師,他拉得很吃力。
關於流動,原因永遠不會只有一個,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要看你從哪個面向去探究。
不告而別
小孩W,每次作文不是缺交就是辭不達意的湊著,只有這次,給同學的信,他寫的認真又工整:
M你現在在哪裡上學?那的同學對你好嗎?你能交到好伙伴嗎?
M,你走的第三天我們都沒看見你,我們以為你生病了,因為最近流感很流行動不動就要隔離。
可是一天一天的過去,你都沒有來上學,直到一天我到你家吃麵發現老闆不是你爸,我才知道你家轉讓了,你家搬走了,我覺得我很傷心,因為你沒有和人道別就走了。
老師啊老師
班上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寫信給今年八月離職的老師,那位我無緣見面的老師L,孩子們說:
那天上課了,是語文課,我們等了半天,最後校長說你腰疼,不能給我們上課了。
自從我知道你的腰抬不起來的時候,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我一直在想「上學期為什麼不給我們說?」
親愛的L老師你回來吧!我們都很想妳,我們都知道你不是因為生病而走,而是管不了我們而走。
有一天P老師說你給我們來信了,我們就很高興。P老師開始唸信了,我們都很認真的聽你給我們的信。老師讀著讀著有些人就哭了,其實我聽到你的信也非常難過。
你只留了一封信,就這樣走了,也不跟我們說一聲。你走了我都不想學習了,所有敎我們語文課的老師都沒有你敎的好。
小孩用自己的觀點詮釋老師與同學的離開,甚至覺得是自己的錯,也牽連了後續執教的老師。我是拙劣的新手教師,面對小孩們的離愁,只好用「如果有機會,就把信寄給朋友/老師吧」、「可以邀請老師/朋友來看妳們的演出」、「老師會離開是身體需要休養,原因不在你們」、「如果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就好好珍惜現在的老師與同學吧」、「你們要好好學習,表現得更好,以後相遇了,讓老師以你們為榮」......離別這個人生課題,在流動的人群中更是平常,或許,我們應該摸索出更溫暖的方式來陪伴孩子們面對離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