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偉禎/麥家蕾
前言︰
上個月阿卡與阿貓從早到晚埋首Bhopal辦公室——阿卡總是整理不齊全的Convergence Training資料, 阿貓一頭栽進印度千奇百怪的教育體制, 習慣在前線打拼的兩位, 都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更貼近真實的印度,需要用雙腳來驗證。一到11月,兩人就前往MP省Katni區田野考察, 分別專注鄉村自治與基本教育的議題。
***
因印度幅遠廣大, 從MP首都Bhopal出發到Katni, 需搭9個小時夜間火車到達後坐自動三輪車(Auto-Rickshaw)到巴士站, 再轉乘巴士到村庄。
一路上, 巴士走走停停, 沿路載乘客人同時也因碎石路居多, 25公里車程, 需耗費1個半小時。歷經火車、Auto-Rickshaw和巴士12小時的搭乘, 我們終於抵達田野工作的休息補給站——Vijay的家。
靠天吃飯大不易
待在鄉間, 有機會與村民近距離一起生活、對話、分享經驗,討論村庄的生活的困境。Katni地區居民多半以農業與放牧牛羊為生, 因此在水資源的運用與管理顯得格外重要。
實際上, 此區沒有農業灌溉系統, 農民只依賴水井、大池塘與等待一年一度於六月的雨季來臨, 進行一年一次的稻米耕作。若遇到旱災, 不僅沒有收成, 池塘亦無法儲水。財務狀況尚可的農民, 會合買一台抽水機, 以地下水灌溉農田;經濟窘困的農民, 只能聽天由命。
乾枯的水井
人民代表吃掉人民?
貧窮的農民固然獨力難支,因此印度政府於每個Panchayat(地方最小行政單位)有位負責農業技術的支援官員,協助解決農業問題,例如灌溉、稻作病蟲害、肥料等等項目。
文件上的確有官派一職, 官員能否(或有否)到達村庄實際解決問題,又是另一回事。農民對我們道出心聲,「從沒有看過這位技術官員, 來到我們村庄處理灌溉問題, 也不曾舉辦任何培訓工作。」
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是村庄面對的唯一問題, 地方民選代表明目張膽地剝削選民, 才是引致「集體貧窮」的根源。
印度中央政府於2005年推動鄉村就業保障法(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Act ,NREGA)(見註[1]), 提供法定保障給每戶每年100天的工作機會,有需要的村民就可以去申請工作證;很多村民都是文盲,而這條法例已明確規定:工作證申請只需15天, 口頭申請方式是適用的,GP亦掌握NREGA工作證申請與薪水核發權。雖然無論是否主動提出這項申請, 政府都有義務依法提供100天的就業機會,但是,GP常壓住村民主動提出的工作證申請, 民眾查詢時,以「仍在審核程序」之官僚理由打發。更不用說廣大不識字的民眾提出的口頭申請, 自是受盡百般刁難, 以打消他們的申請念頭。
申請到工作證真得有工作嗎? 走訪過的多個村庄,不同村子的村民圴表示,GP會告訴村民工作證由他「暫時保管」,但從來沒有發給村民。村民的猜想,是GP有如幕後黑手,以群體名義申請工作計畫, 然後將計劃的預算中飽私囊。
除了MP之外,在其他省也有這種事發生。在Orrissa一個村子,曾發生過更駭人聽聞的事件︰Panchayat 的 President跟Secretary替村民拍照、填工作證申請表格,並強迫村民簽名,但村民由始至終沒收過任何工作證。證件到底有沒有申請成功?成功的話大批工作證又去了那兒?村民不會知道,GP也不會向村民交代。無論如何,真實有發生的是錢到不了村民手裹,卻不知道到了那隻手。
有工作證有工作,就有薪水嗎? NERGA 法定工資一天100元盧比, 發薪日時, 工頭東扣西扣, 村民常只拿到60塊,更有薪水無故消失的情形發生。總之,有申請不保證有工作證;有工作證也不一定有工作;有工作也不一定有薪水。到底這些錢變到那一個誰的口袋了? 掌權的人又幹了啥事?
村民群起憤慨說︰「做完工作, 根本沒有發薪水, 我們到Block office連續抗議幾天, 才把工資還給我們。」
鄉村就業保障法, 本來是希望貧苦大眾可以受惠,但在究竟是保證每家每戶有一百天的就業機會, 還是讓GP更有肥水可撈了?這個問題在我們心裹出現,現在雖沒有辦法下定論,我們只能說這是我們看到的,正在發生的事實。
針對村民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BGVS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在村子裹協助組成自助組織(Self Help Group , SHG),以致成員的培力工作。
魔法手指
牛糞――牛的廢棄之物,在全印度隨處可見的東西。或許我們來自城市,所以不知道,原來牛糞可以「轉生」為有機肥料,回歸泥土供養植物,繼續食物鏈的輪迴遊戲;即使你並非來自城市,但是也許不知道,牛糞「轉生」時會釋放可燃燒的化學氣體,供一個10人家庭每天煮食而不需購買任何燃料。當全球人類面臨能源危機的時候,有人幾乎用零成本,讓糞便變燃料和肥料,這不就如呂洞賓點石成金?
11月初,我們下鄉的一個星期就在Vijay的家借住。讓我們先介紹一下Vijay︰他是BGVS在MP省的袐書,他也是一個科學家,但對教育甚關注,因此也參與他家附近一間私立小學及GVV的管理工作。Vijay的太太則是附近幾個SHG group的召集人,他們把自己的家變成了SHG工作及開會的場地。SHG的牛糞肥製作,便是在他的家進行。
如果你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Vijay的家在空間設計和運用上充滿科學與環保結合的實用性。譬如進門之後便是採光充足的中庭,中間種一棵石榴樹,平日洗杯盤之後的水也不浪費,倒進泥土裹灌溉,小孩饞嘴便摘一顆石榴吃;村子經常停電,他安裝了一個儲電的裝置,讓沒電的黑夜還能照明。他說遲些會買太陽能發電板,那就不浪費每天的大太陽。
「不浪費」,多麼重要的環保訊息。點石成金的手指也在於不浪費。
讓牛糞「轉生」成有機肥,需要兩個池。第一階段,把收集得來的牛糞放在第一個池,再加水、攪動,讓它發酵。既然法術的手指在不浪費,印度的水這麼珍貴,當然也不會浪費。浴室的去水道接駁管子延伸到屋外,下面放一個桶子盛載,洗臉洗澡水收集來讓牛糞發酵,需要放多少水放到池子便倒多少。
牛糞在發酵過程中會慢慢溶解成液體,沿着第一個池的地底管道,流到第二個池。由於第一和第二個池建造時有地勢高低的差別,液體因此自動流入。進入第二個池後,是另一個發酵階段。液體裹面充滿微生物,要不時攪動令空氣進入,維持微生物生存。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第二階段的發酵也完成。原本的液體會成為固體狀,向下沉到池底的洞口,溢出來濕濕的東西,乾了之後就是營養豐富的有機肥。我拿起一把曬乾的牛糞肥,質感就像普通的泥土,不僅一點都不臭,而且混着其他有機物,呈現一種深啡色。
那麼燃料從何而來呢?牛糞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化學氣體,只要用一條喉管接駁到第一和第二個池中間的地底空間,就可以收集這些氣體來使用。長長的喉管一直通到屋子裹的廚房,Vijay說,廚房的位置本來是在另一個房間,後來他們把廚房搬到現在的位置,便在牆上多開一個洞,穿過牆壁又繞回來,令使用時更方便。
科學與社會
牛糞肥的製作,其實是SHG 其中一項讓婦女自助改善經濟的計劃。Vijay想出肥料的製作方法,再由SHG運作。製作好的肥料會用透明膠袋包裝,以Rs.10一包的價錢賣出去。他們家就堆放了很多包裝好的牛糞肥。Vijay 說,SHG己經賣出了共1,500包。
聽到這裹,我們已不得不為Vijay化腐朽為神奇的聰明裝置大聲鼓掌。整個設計不僅環保,沒有絲毫浪費,而且極為人性化,不會以人遷就設計,而是設計配合人的使用。最重要的是,以它來協助一群貧窮的人透過這個設計,以合作方式建立經濟,科學家及科學的社會功能部分,正在以這個發明體現。儘管SHG的組織上有很多問題值得及應該討論,但科學的推進方向,也許本該如此。
註︰
[1] 鄉村就業保障法(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Act ,NREGA)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Rural_Employment_Guarantee_Act





4 意見:
不知道是誰把我們的文章修改過。我們發現後又再修改並重貼。
阿貓
很棒的報導。
但請問一下
MP是那裡?而GP又是什麼?
是小標中的民代嗎?這樣漁肉鄉民的GP是官派還是民選?
所以家蕾現在變貓了?
MP是Madhya Pradesh,Madhya是「中央」的意思,她的地理位置的確就在印度中央,所以也譯成中央省。 至於GP,全寫是Gram Panchayat。
Gram = Village
Panchayat = local self-governance
所以Gram Panchayat我們會翻譯成鄉村地方自治,它是最小的鄉村治理單位,雖然GP是民選的,但是,政治體制裹,有太多不是民選就是民主的部份。要說明這個東西有點複雜,也涉及很多其他要多加解譯的字。阿卡於下一個月的報告,會寫印度「自治」體系ABC。密切留意。
子哲,來了印度的我沒有變,一直都是貓。
阿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