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林麗玲
圖:攝於倫敦下雪的街頭
倫敦入冬後的第一場雪。這個時候也是LONDON CITIZENS最忙碌的日子,各分區的年度集會一個接一個,還有全年重點工作周年會員大會及友好機構的年會派對等。猶記得去年的同一時間,很多方面都不太適應,更沒有意料到會在這經歷第二個冬天,迎接另一場的冬雪。
從小的學習經驗中,密集的學習及實習中,適當的「抽離」(休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長時間鑽研都理解不到或記不下的東西,在休息或一覺醒來之際,突然茅塞頓開,想通了。
九月到十一月中旬兩個半月在香港等待簽證的漫長過程是一個….美夢惡夢交纏的「抽離」期。美夢是意想不到在畢業後的生涯在中仍有這樣的機會放一個懶洋洋的暑假,與久遺了的親友相聚,用參加者的身份參加社區的活動應一些友好邀請到社工系及社區中心分享在倫敦的工作體驗,不受工作時間的限制參與一些社會行動如菜園村及反高鐵的運動……。惡夢卻是多番申請簽證受拒,並引起一連串的要處理的其他問題,下一步該如何?放棄或是堅持?那一刻我才能多下一點切身體會,感受到一些處於進退為谷的無證移民,一些身份不被承認的無國藉公民(BOC)的痛苦。他們仍在倫敦及世界不同的角落,每天面對著不能掌握的將來。這個時候,盼望的只是一個了解。
終於有了一個了結,悠長假期終於完結了。回到入冬後的倫敦,仍是那冷冷寒風,灰沉天色,風雨不絕,不到下午四時夜幕已低垂的蕭瑟都市。環境依然,我卻隱約地感受到內在一鼓能更自如地融入這個本來陌生城市的感受及能力。有趣的是一天早上,突然意覺自己耳朵變得靈敏了,對英語的理解高了,接著自己也變得更有信心去表達。另一方面,在香港期間,跟朋友談及倫敦公民的經驗過程中,也不經意地讓思絮及感受得沉澱及整理的過程。回來後,在一些事情上有一種頓悟---「喔!就是這樣的」!更看得清楚倫敦公民在做什麼,要什麼?什麼是組織(organising)。
回來後換一角度,遠眺香港的民間運動,又有不同的體會,更會發現一些埋身搏擊時可能不察覺的東西。透過FACEBOOK及互聯網看見香港的社運的火光熊熊,「反高鐵」進入了高潮。我們無奈不能親身參與,除了遠遠地為他們吶喊助威之外,更希望倫敦公民及其他社會運動的經驗能為香港的社運加油,盼望「反」以外及以後有更實在,更長遠的策略,在熱血沸騰的社會行動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組織及壯大這些民間力量,持續地挑戰單一的發展及種種的社會不公平。如果說忿怒及熱情燃起了火焰,那麼策略及實力的孕育才能讓這火不滅。我想香港除了需要熱情澎湃的社會運動家更需要默默耕耘的組織者。
圖2. LONDON CITIZENS的大門上---Welcome back!
親切但很有要求的NEIL(LONDON CITIZENS的機構主管)要求我們盡快投入工作,回到倫敦的第二天已經回到辦公室開會。同事還在門上張貼了一張歡迎我回歸的字條,步入辦公室前我看看身旁剛到倫敦的DANIEL問道:「準備好了嗎?」,就如去年第一次踏入這個門口之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抽離後的回歸,感覺紮實了。接下來就是一大堆十一月至聖誕前的每一天的工作日程。在我離開的兩個月期間,機構經過改組,除了以往的工作之外,每位同事要負責一個倫敦的行政區的組織,並結合既有的工作。一個接一個的行動及會議,除了為這個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多歲,充滿精力的工作團隊喝采外,也要準備好自己把焦點把焦點由倫敦公民及華人社區伸延及聯繫至其他公民社會,有時適當的抽離可讓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清醒,能讓自已看得更遠。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