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陳玫伶
11月中我參與了在Uttar Pradesh(UP省)Gorakhpur District辦理的社區參與工作坊(Cluster Level of Panchayat Leve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vergence Training Workshop)。
2006年起,BGVS開始在數個省分進行二階段的社區參與工作坊,於2008年中完成第一階段的訓練,第二階段的工作坊已於2009年8月陸續在各省展開。
第一階段訓練為期12日分兩次進行,每次6天,中間間隔6個月。兩階段一共三次的工作坊以地區聚落(cluster)為單位,每個cluster再區分為5個panchayat,每個panchayat中選出男性與女性學員各4位,一場工作坊的基本學員數有40位。
第一階段的課程會介紹世界當前重要的議題,從巨觀的全球現況到微觀的居家環境議題,主要為帶入社區居民平常忽視卻切身相關的資訊。簡介BGVS組織的投入工作,涵蓋教育與婦女運動等方案內容。在傳遞社區連結相關的經驗部分,說明如何形成社區團體、如何建構社區網絡的方法。並藉由社區圖書館建構與操作實務,提供機會讓不同年齡層級的居民有對話空間,如青少年論壇、婦女論壇等。工作坊也傳遞政府當前提供的社會福利服務資訊,如Mid-day-meal scheme, Total Sanitation Scheme等,讓學員認識自身權利與社區資源,並規劃行動方案(Action Plan)於後執行。
每一次工作坊結束後,學員回到自己的社區執行行動方案;第二次的訓練工作坊課程與第一次相仿,再把程度加深加廣,並針對前六個月期間,在社區蒐集資料與執行行動方案成果,進行深度討論和與其他社區分享。
第二階段工作坊也是6天,訓練內容以撰寫Panchaya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Report(PEDR)為主軸。第一與第二天的課程是社會經濟分析,說明印度現況,涵蓋教育、婦幼衛生與健康、就業議題等討論項目,說明PEDR的撰寫內容要項與格式,學員具有上述議題概念後,進入第三與第四天的社區實務操作,每個panchayat搭配一至兩位由其他地區前來支援的工作人員加入討論,進行社區資源調查(mapping)、蒐集次級資料、實地到家戶調查、召開社區居民會議與焦點團體,最後撰寫PEDR,於第五天工作坊中報告,開放講者與其他社區的評論與建議,最後各小組再討論出本次工作坊結束後將執行的行動方案。
本次我所參與的是第二階段的工作坊,因不諳印度語,使我專注觀察講者的姿態和學員的反應,在每位學員的眼神中,看到他們求知求改變的慾望。部分學員不時振筆疾書,把資料翻了再翻,也有人分享社區內相互支持的成功故事,工作坊的庶務工作亦是透過居民合力促成。
和小組成員在社區實地探訪的兩三天,真實體驗居民的生活點滴,看到居民在屋頂曬稻麥、在陽光下取暖,聞到炊飯裊煙,一旁老奶奶含飴弄孫,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就得幫忙家務。這個群聚社區內的資源匱乏,絕多數家戶沒有獨立抽水井和廁所,煮飯得燒牛糞乾生火,一天供應電力12小時。工作坊借用公立學校的場地有電線沒有電燈,有幾天太陽下山後後大夥兒必須點油燈和蠟燭繼續開會。
在空檔時問道,為什麼選擇這個地方作為UP省的第一場第二階段工作坊,經該地區BGVS聯繫人說明後才明白,正因為艱困的生活環境和種姓階級的因素,讓社區居民亟欲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居民的動員力和參與動機我著實感受到。儘管工作坊進行過程與成果仍有改善空間,他們放下手邊的工作,為能夠引起社區內的團結意識,號召社區支援,眾人投入心力與時間的精神尤為可貴。
一名年輕學員在工作坊中發言
居民在社區中召開討論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