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家蕾 印度真的很複雜!沒有來印度之前,我以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夠複雜的社會。 去年BGVS的工作夥伴走訪多間GVV (Gyan Vigyan Vidyalaya),搜集各學校的師生人數、男女比例、學校環境、教學情況等資料;今年我接手這項工作,繼續走訪未完成資料搜集的GVV,以及把現有資理整合成資料庫。 如果沒有對印度的教育情況有基本認知,又怎能明白GVV的生成?更遑論好好分析搜集得來的資料。在我閱讀各種各樣文章,嘗試理解印度以怎樣的方式運作時,就知道根本不能以過往的思考邏輯理解這個國家。如果硬要用個人一貫標準放在印度,請做好吃虧後暴跳如雷的心理準備。 她的複雜性在於訂下的規則和實踐不接軌。實際運作層面上,無數其他規則和系統同時運作,並且沒有單一標準,每一個省(State)都可以用獨立國家的概念來理解。印度全國有28個省,就最少有28套不同的系統及標準。 這不單發生在官方,也發生在民間,甚至付錢提供服務的公司。例如我們去辦理無線上網服務,同一間電訊公司的不同分店對於辦理方法及需要提供的文件已經有不同標準。其中一家分店的服務員甚至要求我提供中國領事館的信!!這種多樣與複雜使未適應印度狀況的我,無論處理工作與日常,每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碰壁。除了晏儒給我的資料之外,其他的,資料搜集員以各人的理解各自表述,需要的資料卻遍尋不獲。朋友用快遞寄東西給我,郵包隔天已進印度境內,可是久久未到辦工室。因為趕着離開德里去Bhopal辦工室,連續兩天每天打超過50通電話查問,終於有職員接聽,但發現郵包一早到達德里郵局,他們送來的話,說是3﹣5天,但我自己去拿的話立即可拿到。最後,在郵包寄出後的第14天,終於到達德里。以我的標準,這是慢遞;從印度的脈絡去看,這是平常。 總之,在每個微小的操作程序中,各人都按個人的規則和時間感覺辦事。雖然印度以外地方也會發生類似情況,印度卻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特別明顯。除了我個人獨力可以完成的事情,其他與印度在實際操作上有關聯的,大部分都不是我所能掌握。就像平日在Windows電腦運作良好的硬碟機,插進Apple系統時無法作業一樣。我目前還在整理自己的系統,本來想多寫關於印度的教育或GVV的背景,但暫時寫不出甚麼。 說完這樣一大堆,我也同時相信,以上說法僅僅是其中一種面向。這是百花齊放?是一片混亂?我還在叩門,在探路。 P.S. 真的非常感謝晏儒給我資料!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