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筆記(1):訓練想像力的學校
薛翠
2009/9/24
"今天我們需要的高等學府,應該是對被壓迫的人民的解放有所貢獻,鼓動人民萌生反抗庸俗與異化的欲望,幫助人民為了自己、階級、集體而發掘自己的潛能。"
──Florestan Fernandes
"人之為人在於想像力,沒有質量的教育徒然使想像力變得蒼白,也無法提供改變世界的必需的工具。"
──Florestan Fernandes
Escola Nacional Florestan Fernandes(ENFF)是巴西無地農民運動(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Rurais Sem Terra,MST)多年抗爭的成果之一。
MST成立於1984年,乃至今拉丁美洲最強的社會運動之一。25年以來,MST領導逾2500宗的土地佔領(即帶領無地農民佔領大地主撂荒的土地latifúndios,約37萬農戶受惠,佔地約750萬公頃。MST在佔領土地之後,便開始在駐紮營地組織農民改善民生,蓋學校、辦診所、促進農業生產、建立合作社等。現在,全巴西仍然有大約15萬無地農戶在900個的駐紮營地上抗爭。
1999年,ENFF剛開始只是MST在各地舉辦的課程。2000年,開始籌款建校。2005年1月,正式開幕。學校的一磚一瓦,都是由MST各地的農民約1200人在參加建築培訓班之後共同搭建,ENFF無疑是農民集體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ENFF位於近郊Guararema,距離聖保羅市中心65公里。學校佔地約12公頃,環境幽美,古樹參天,竹林宜人,綠草如茵。學校設備完善,擁有大禮堂(容納200人)、大教室、小教室、會議室、宿舍(容納200人)、食堂(容納400人)、圖書館(藏書四萬冊)、電腦室、書店、足球場、籃球場等。另外,開墾種菜,養豬、雞、兔等。全校工作人員約35人,均為MST成員。
ENFF校風嚴明,重視勞動與學習結合。學生定時學習與就餐(早餐:7:00;茶點:10:00;午餐:12:00;茶點:下午4:00;晚餐:晚上7:00)。食物均衡,主食有米飯,偶有土豆或意粉;肉類有烤雞肉、豬肉、或牛肉;蔬菜有生菜、蕃茄、青瓜、胡蘿蔔、椰菜、紅腰豆、南瓜等;水果有木瓜、西瓜、橙子、香蕉等。茶點有餅乾,飲料則有咖啡、茶水、牛奶等。此外,學生學習自我管理,分組承擔勞務,像分配食物、洗刷碗盤、清理垃圾、打掃廁所等。
學校以巴西學者Florestan Fernandes(1920-1995)命名,乃其秉承拉丁美洲左翼知識分子的傳統:與窮人一起追求社會公正。校園風景線乃"一片紅":格瓦拉紀念碑聳立在小山丘上,亦進出校園必經之路上;書店有expressão popular出版的馬克思、列寧、盧森堡、毛澤東等專著,還有MST抗爭歷史、巴西社會問題叢書、拉美土地與農民系列等;學生常常穿著印有格瓦拉、查偉斯、 MST等T-裇;書包、帽子、旗幟都是大紅,紅得耀眼。
學校開辦兩門課程:<拉丁美洲政治理論>,學生來自拉丁美洲各地如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墨西哥、委內瑞拉、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危地馬拉、哥倫比亞、古巴等,甚至非洲國家像莫贊比克,加勒比海國家如海地。學生都是很年青的社會活動家,來自不同的社運團體像學生會、工會、農民協會等,課程為期四個月,教導語言是西班牙語,內容研讀馬克思<資本論>、列寧<帝國主義乃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等經典原著。另外,MST十分強調女性在社會運動扮演的角色,很多海報的主角都是婦女與兒童,因此,ENFF另一門課程是<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學生清一色是巴西婦女團體的女性骨幹,據介紹,2008年,學校舉辦77場文化活動,3568位學生參加,51%是女生。其實,校園裏最體現女性主義非托兒所莫屬,讓母親放心地上課。
每天早上舉行集會(或者稱之為mística),7:50開始,長約15-20分鐘,集會結束後才上課。集會由學生負責,內容圍繞國際時事與社會抗爭,比如支援洪都拉斯被罷黜的總統塞拉亞,或者介紹來賓像參加"拉丁美洲另類實踐工作坊"的成員。表演形式包括唱歌、戲劇、詩歌,最後升起紅綠兩面旗幟(紅的是MST、綠的是La Via Campesina(國際農民運動組織<農民之路>),揮動拳頭、高喊口號:拉丁美洲團結一致、捍衛社會主義與國際主義。
我是唯一來自亞洲的訪客,大家對我既友善又很好奇。拉美同學很熱情,透過簡單的英語或葡萄牙語,以及身體語言(擁抱、拍肩膀、吻面頰),彼此都感覺很親切,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交流。
Windows Live™: Keep your life in sync. Check it out!





1 意見:
恭喜薛翠貼文成功,可是照片怎麼不見了?
一天吃五餐啊,拉美真是了不起.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