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2010年另立全球化國際志願者陸續出發中。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Capability building 好吃捏!



上兩圖:工作坊實況(照片提供:惠澤人志願者協會)

圖、文:陳婉寧(北京自然之友志願者)


【前言】


經由其他NGO伙伴的推薦,有幸能夠參加從2010年起每月一次的NGO能力建設工作坊。「能力建設」(Capability building)我還是來北京後第一次接觸到,原來中國的NGO常常組織各式讓工作者增強能力的學習工作坊。從財務管理、法律培訓、項目設計、媒體宣傳與籌款….等,可以想到讓自己迅速「補血」的範疇五花八門。而在台灣,我的確是很少看到有NGO會定期舉辦有系統「能力建設」,不管是營利或非營利機構,工作者能力之提升與成長也是促發組織能量的一環。目前我連續參加了兩期工作坊,接下來還有長達十八期的學習機會,加上這課程又是免費的,根本就是大補帖啊!於此月報告中分享前兩期上了關於「項目設計」及「向企業籌資」課程內容。


寫項目就不要恥於談錢


工作坊的一開始,老師要大家先將自己對於「項目設計」的疑惑和期待寫在小卡上羅列開來,不一會兒,小卡就貼滿整面牆壁。而我們的「項目設計」之旅就從這裡開始


NGO工作者帶著過去的項目計畫書一起分享討論,再由分組方式,相互扮演基金會的角色看看到底給不給過。各組上台分析項目計畫哪裡好哪裡不好,看來大家把關都挺嚴格,所有的項目計畫案例都被各小組批的落花流水。說明一點,來參加工作坊的不只是NGO工作者,還有許多基金會人員(也就是給$$的人)在現場從實戰的角度告訴大家基金會資助的衡量點在哪?算是非常具代表性哩!


項目設計及項目計畫書的撰寫,如下圖般是一種水火交融之矛盾,NGO的能力就在行動的熱情與向外尋求資源般,任一太過要嘛乾枯,要嘛滅失。要做事就必須有資源,而要資源就不要恥於談錢,要吃就得先把你的碗端出來。



項目設計由背景起首、背景之下的目標,與想要達成目標該走哪條路,達成目標的實施策略非常重要,因為實施策略、具體活動是必須以一貫之地串連整個項目。在項目推進的同時,時時回頭張望,確認項目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督導與評估就是測度工具的一種。


什麼樣切入角度的項目計畫書能引人注目呢?在中國則有些國家性的特色,切入角度必須-1.創新(諸如:項目產出結果的創新、回應所服務的人群或社會議題之創新、項目工作方法的創新、執行項目的地域性創新..等)。2.針對性別或少數民族議題、西部或貧困地區、弱勢人群的正面助力。3.項目設計與其他類似項目的聯動及協作。4.項目在本地地區的扎根性、可持續性。5.要思考到項目如何以小見大,並且對政策起到一定改變作用。6.項目可複製性,也就是說後人可以從你所執行的項目中得到學習啟發,甚至是模式上的複製,讓項目的執行及成果有其分享作用。7.項目設計對於機構能力的提高是有正面效益的。8.項目的參與方盡可能多樣化一些,諸如草根NGO、學界、政府、企業界的參與。在架構上而言,項目發展規劃、投入產出分析、階段性目標成果、機構的戰略規劃、項目推進時間表、項目反饋評估指標與分析、甚至是項目內子計畫的規劃等,都是可以考慮進去的。


除了項目要素外,再來談談什麼是項目地雷。給資助的基金會也是有項目禁忌的,諸如:項目審題根本不嚴謹、或者NGO是在做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工作、機構所提項目已經是舊瓶舊酒,了無新意、項目財務預算不合理或不嚴謹、或者是過於宏觀宏大的敘述,讓人感覺不踏實等,都是項目禁忌。


工作坊尾聲時也提供相關網站資源供參考:http://foundationcenter.org/,此單位為一非營利機構,專門提供相關的能力建設工具、諮詢、小額資助和相關資助方信息等。其實整個工作坊流程參與下來,交流與提問的都是NGO工作者會面臨的現實困境,還包含關於報稅、財務管理如何「巧立名目」的經驗分享,讓資金可以做最大效益的利用,也不致於讓NGO工作者餓肚皮或人力緊缺。也因為現場有各基金會及NGO工作者,許多兩方及社會上現存制度性、結構性的問題也在現場一併唇槍舌戰地討論。在中國與在台灣,NGO資金來源有很大的差異,當然也牽涉到所謂的「國際地位」,涉及海外基金會資源進入台灣的難度。在北京待的越久,多認識不同領域的NGO工作者及基金會單位就可以發現兩岸的生態不同。公募基金會與非公募基金會、海外基金會的項目資助,和台灣我們常說的「專案」多來自政府或企業部門採購服務、國際性的基金會項目支持幾乎很少哩!


NGO與企業相親相愛、若即若離


第二期的能力建設工作坊主要從企業的CSR角度切入來談,NGO可以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著手與如何實踐?此工作坊是由陽光文化基金會高廣深講師帶領。一開頭先概述CSR的起源:在二戰之前的企業就像俠盜羅賓漢一般,大家處於一種均貧富的狀態。二戰之後,企業菁英的精神與實踐已經轉向需要去「打造」、「建立」一種品牌精神、一個專屬於企業的term、一件標榜企業形象的外衣。緊接著新經濟浪潮推著企業往前走,企業不再只是唯利是圖的單元,企業也被迫要轉換成「企業公民」,開始思考和發展作為一個「企業公民」的自身需求為何。

CSR發展的幾個維度,除了來自企業內部,也來自消費者的選擇與投資人之壓力。就好比當投資人已經不在乎金錢數字之時,追求更高的企業標準成為目標之一。這也代表企業必須有相當的敏感度,敏感於對市場的瞭解、市場變化的適應力、企業化道德表現的影響力等等。還有來自企業雇員的壓力,員工團隊的去留組成,如何留下優秀員工?員工願意留在企業在乎的不只是金錢。相對地,員工所體現與相互型塑的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是什麼?NGO需要敏感於這些可切入的點,才能知己知彼。尤其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CSR的訴求不同,NGO在介入時,不妨就將其視為一個公共關係項目來經營,尤其有些基本功夫必須要做到,最簡單的第一步,就是好好琢磨瀏覽企業網站,通常網站已經可以提供足夠資訊。


再來,思考一下,企業可以為NGO帶來什麼?例如:資金-來自企業本身CSR部門的預算、企業下設基金會的預算、員工捐贈的配套資金或者消費者購物刷卡的回饋金等。資源-實體物資提供捐贈或者企業員工志願者(通常這是最容易的達到的目標)。企業所提供給NGO借鑑的方法或理念-企業所擁有的優勢,諸如:效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技巧,提供給NGO複製成功模式的能力。最後,影響力-企業可以為NGO帶來面向公眾或政府的影響力。直到目前為止,許多跨國企業在世界各國都設有CSR部門,但針對中國則沒有非常系統性的資金及人員投入。在狀況尚未成熟之下,NGO與企業合作較明確及可以把握的方向儘可能地與該企業的主營業務結合、加強員工參與式的合作、並且朝向可持續方向發展。在中國的企業又分為幾種,一種是所謂的央企國企,也就是政府企業啦!一種是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者,算是一較為務實及固執的資助人,凡事親力親為,NGO與其合作,需要的是機緣及運氣,資助人想捐物捐資或者出企業志願者,都在他一己的想法中,因為其企業發展的軌跡,使得民營企業家只相信自己的決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NGO不易左右之。


企業與NGO合作的現狀,在中國來說,論政府政策及公眾社會期望,資金與資源的投入合作是大勢所趨,只是各家快慢不一。而NGO與企業磨合出的新型合作伙伴關係,有點像是各取所需,NGO-企業-社區,公營事業民營化進程的公私夥伴關係(或公用事業市場化)(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NGO與企業各向前邁進一步,一來是NGO機構能力、組織效率的進步,二來是企業透過與NGO合作培養與練習做一名負責任的投資人。


從概念到實踐總是困難的,NGO和企業都關心的目標群體及方向必須要釐清找出,才能夠有其實際效果,並雙方反思、相互支持。在NGO圈觀察,越發現人才的專業度不在於僅符合該NGO機構的工作內容或宗旨,財務金融、人力資源、行政規劃、資訊媒體、組織管理等多樣、整合的人才匯聚和領域支持,NGO需要的是一個多元團隊,而不是許多單一專業的單一個體。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將本站透過社群網站分享給友人,或使用 Email將本站網址轉寄給朋友(http://haoranngo.blogspot.com/);也歡迎您填寫訪客留言版留言給我們,或是給我們的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引用。

文章總數: , 留言總數: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