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2010年另立全球化國際志願者陸續出發中。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大社會”—Big Society


文:林麗玲
圖:林麗玲及網上新聞圖片

六月份,英國由大選及陰晴不定的政治氣候,進入了世界杯的浪潮。英格蘭白底紅十字旗幟四處飄揚。英國人「酒照飲,波照踢」,生活依然,早就習慣改朝換代政黨更替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大社會,小政府
“大社會”(Big Society)是英國新政府上任後第一時間提出的施政理念。就在聯合政府組成後,保守黨的卡梅倫(David Cameron)接管國家的第一個星期一的早上召開的第一個會議,就是宣佈這個計劃。前一個周未我們已知道Citizens UK的總幹事Neil Jameson獲得兩位英國最高負責人卡梅倫及副首相克萊格文邀請會見的消息,大家都因為得到認同而興奮萬分。原來,這不只是個諮詢會,而是“大社會”計劃的聯合發佈。Neil也成為了十多位與會的民間團體代表及 “大社會”的工作小組的成員之一。

圖1:大社會開會情況

值的一提的是華人社區在大選中全數落敗,但協助Cameron推行這個計劃的重心人物是竟是一個年僅33歲的華人魏納特(Nat Wei),他更被英國傳媒稱為Mr. Big,並成為了英國被委任入上議院最年輕議員。



圖2:年僅33歲的魏納特--Nat Wei


“大社會” 概念,是基於把社會結構三分為 “政治社會”,“市場經濟”及 “公民社會”。而“公民社會” 是指由各種慈善組織、社區組織、工會組織、宗教組織等組成的民間力量,一直以來,公民社會雖然是社會的最大組成部份,但往往被政府(政治)力量及市場(經濟)力量所壓制。

“還政於民”或是政府卸責?
保守黨為核心的新政府強調 “公民社會”及“還政於民”的施政方向實在令人有點意外,但口號呼之欲出的下一句就是“小政府” ---保守黨的核心信念,。唯一不同的是 “大市場,小政府”變成了 “大社會,小政府”。那麼市場去了哪裡呢?金融海潚後,人們都從自由市場的神話中驚醒,目前來說市場是一個傷口而並不是解藥。相反,面對目前社會的經濟危機,管冶困難,卡梅倫政府聰明地把 “公民社會”摃出台,指出將以民間力量糾正過去前兩種力量過於膨脹而帶來的錯失。這難免使人懷疑這是否政府削減對社會承擔,把責任推卸給社會的藉口。

“大社会”概念的是來自英國智庫---Republica 的Philip Blond這位對卡梅倫影響頗深的英国保守主义忠實信徒。他提出 “家庭是最好的社會福利”,鼓吹用公民国家取締福利国家,道德化市场及強大的社区聯繫重塑“破碎社会”(Broken Society)。 回應 “大社會”的方向,具體的措施包括廢除前政府的公民身份證制度和減少監控攝錄機的使用等等。然而,這些看似對人民更加開明及信任的做法,並不包括外來移民。新政府明言將對移民人數進行嚴厲控制及打擊無證勞工。不難預見,在 "Big Society"原則下,政府將強調民間自助,社會責任與社區行動,並把民間的社團變成民間自我控制及監控人民的“民間力量”。相信工黨相較由上而下的福利提供及社會控制,將大程度地被民間社會企業及民眾間的自我監控所取替,讓新政府從而削減公共開支及責任。

對華人社區的啟示

保守黨政府上台,對華人社區來說最直接的影響是關於移民政策。移民的緊縮政策及移民計分制度對少數族裔餐飲業的人力資源持續聘用有負面影響。而“大社會”對華人社區的直接影響目前並未預見,但估計政府將鼓勵一些民間企業及組織去解決特定社區的問題及需要,那麼周未中文學校、華人社區中心及一些培訓中餐的技術勞工的社企,可能將獲得發展的資源及途徑。當然,在英國公民的華人團隊的參與下,我們期望培育更多華人社區的領袖及組織,因為一個自主及具批判性的民間社會才能在 “大社會”中不淪為國家及商界的統戰機器。

“英國公民”與大社會

早在大選之際,保守黨對公民組織深表與趣,如當選將邀請CITIZENS:UK“英國公民”(前倫敦公民)訓練1000名社區組織者,這個承諾也將在“大社會”計劃中兌現。因此,“英國公民”在 “大社會”的角色是培訓社區領袖,加強他們的組織能力,讓社區能發動其內部成員和社團的力量,自己來管理社區,來解決社區中的各種社會問題。


圖3:David Cameron 給Citizens UK的信


回到依然的忙碌辦公室,面對這一夜間,一連串的轉變,表面上看來很平靜,但領袖們及同事間也有一些不同的討論。然而,英國公民一向假設大體共識存,在意識形態的討論是很少(起碼是正式的機制上)。面對權力的磁場,加上各政黨要員的多次來訪,使我覺得本來與當權者之間的尖銳的關係有點模糊及被潤滑了。

“公民社會”、 “人民力量”及 “重建破碎社會”…這些看上來熟悉而美好的概念往往使我渾身不自在。因為,這自然地使我聯想起香港的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大陸的 “街道委員會”的操作----美好的理念下卻是最貼身,最赤裸的社會控制工具。看過不少香港被政府拉攏的民間團體成功上位後,如何被收編而變質成為樣板,成為政府喉舌的。這些經驗使我對英國公民的處境及定位非常擔心。當然,我對同事及領導者有一定的信任,也看見他們在小心翼翼地平衡中。可是,也期望在如此重要的問題上,組織內部應具有深度及廣泛的討論。可能這是忙碌及強調正面,效率及共識的組織文化的特色,也可能是她的成功要素之一。

這是一場角力,期待著英國公民有足夠的實力及定力,反客為主,反守為攻,以民間力量收編國家機器,讓我學到這寶貴的一課。

參考資料:
“英政府新政引華社關注 華人迎來發展契機”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31
http://www.thebigsociety.co.uk/about-us.html
http://www.number10.gov.uk/news/topstorynews/2010/05/big-society-50248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將本站透過社群網站分享給友人,或使用 Email將本站網址轉寄給朋友(http://haoranngo.blogspot.com/);也歡迎您填寫訪客留言版留言給我們,或是給我們的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引用。

文章總數: , 留言總數: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