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2010年另立全球化國際志願者陸續出發中。

將文章轉換為簡體 動態調整字體大小 原字體 放大 再放大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從高山到深海


文/圖:李思薇

唸書的時候,讀到都市規劃有如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從空中俯瞰,將空間的權力滲入街道的紋理中,近年來Google Earth空中、環景攝影資料庫的建置,讓人的視野在14吋的螢幕中劇烈地升高,由家門口躍上雲端,享受飛越地球的快感。假使Google繼續建立海底地形資料庫,那麼便可從某個海底沉船的座標點衝出水面、直飛山頂,豈不妙哉?之所以發此奇想,是想接著問,倘若我們腦中有一個Google Map視窗,你會看到多大的範圍?台北東區?中央山脈?還是珠江三角洲?……


圖1(左) 培訓課程學員於米埔教育中心內參觀
圖2(右) 學員於海下灣沙灘上體驗環境教育活動

還是先讓我們回到地球表面,上週我協助同事進行為期一週的「溼地管理培訓課程 [1],成員來自廣東省海豐縣的溼地管理局、教育局、學校及志工團體,這次的主題是「環境教育」[2],除了米埔、元洲仔及海下灣三個教育中心之外,課程中也安排學員參觀綠色學校、香港濕地公園及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這是我第一次幾乎全程參與的培訓課程,除了更加了解環境教育的理念及操作機制,更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誠的分享及保育工作熱忱的感染力。


圖3 學員於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育中心進行「自然觀景窗」實作

接續三月份的報告,四月份我又去了趟海豐、漳江口,到海豐確認宣教中心展示規劃的進度,到樟江口直接與管理局委託統包的設計團隊當面溝通。在內地吃飯不是應酬,是工作的延續,一行人圍著圓桌坐下,一面忙著耍嘴皮子阻擋敬酒攻勢、一面把身家祖籍翻出來扯交情,為的就是讓對方買工作上的帳、或者聽進一點道理,雖然啤酒製造的碳排放量也不低,但接近尾聲的時候,難免要斟上一杯,高呼一聲:「敬地球!」。


Ramsar 濕地保育影片"Wetlands: keeping our planet alive and well",出處:http://www.ramsar.org/cda/en/ramsar-media-video/main/ramsar/1-25-331_4000_0__

藉著搜尋報告資料,我才察覺近日台灣202兵工廠溼地的土地開發案引發爭議,藝文界人士群起為「都市之肺」請命,濕地對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究竟有何重要性?濕地可能出現在沼澤、湖泊、河流、河口、海岸灘塗、淺海、水庫、池塘、稻田,濕地是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並且過濾、清淨水質,提供重要的經濟作物,無數動植物如海龜、鱷魚、魚類和蛙類等提供重要的棲息地,保護海岸線、使其免受水浸、龍捲風和海嘯等天然災害破壞,最後一點,溼地可積壘豐富的碳含量[3],有助於緩和氣候變化,但人類的開發等於是解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疏通泥炭沼的水份,使泥炭地的土壤接觸空氣,便會導致內在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排放大量甲烷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圖4 「從高山到海洋」摺頁,出處同註[4]

濕地、森林、海洋屬地球三大生態體系,然而大眾對溼地的保育意識遠不及另外兩者,突顯出濕地環境教育的急迫性,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便推出一套「從高山到深海」的展覽教材套[4],學校可借出至校內展覽為期兩週,整套教材包括展板、詞彙及遊戲卡、學生工作紙(台灣稱學習單),以香港自然環境為題的通識科展覽教材,介紹由高山到海洋的自然環境變化,教學對象為香港中一至中七(即台灣國中至高中程度)的學生。這套教材很容易理解,順著海拔高度由高至低,帶出高地與山林、水流、溼地至海洋等不同環境中的地理特性及生物物種,最終帶出當前香港自然環境所面臨的威脅。

回想我在丹麥的那一年,特別想念台灣的山,就算在台北盆地也有群山作為街道的背景,台灣有258座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在香港超過海拔500米就屬高山,而在西藏的平均海拔則為3,000至4,000公尺,為處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們,對於生活環境的形貌必然留下不同的觀感,但重點應該是穿破有限的視域翻越高山、潛入深海,建立一個完整的自然圖像,這樣才能清楚地意識到人類所面臨的危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到處都有仙氣或龍珠,如今已走到這個田步,千萬別再打亂佈局了。




Note:
[1]目前香港分會保育部門對內地進行濕地管理培訓的項目分為下述兩項,分別為匯豐銀行自1988年起贊助「濕地管理培訓項目」,具體執行內容包括針對東亞地區每年12次培訓及2至5次的考察活動;以及2005年起與匯豐集團合作進行的「華南溼地項目」,於福建漳江口、廣東省海豐展開為期五年的濕地保育輔導計畫。平均每個月都會有一梯考察團來到香港,以米埔為據點進行培訓、考察等活動。
[2]平均每個月都會有一梯內地考察團來到香港,以米埔為據點進行培訓、考察等活動。每次培訓課程,皆依據培訓對象及當地需求設定不同主題,培訓學員來港期間住宿在米埔斯科特野外研習中心,全程由保育、教育部門同事安排,包括簡報、工作坊、考察及交流討論。
[3]苔原或泥炭沼中蘊含豐富的碳含量,參考資料:〈濕地系列2009(五):濕地與全球碳循環的角色〉http://life.mingpao.com/cfm/share3.cfm?File=20091118/gne11/001.txt。
[4]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在網站上提供下載的教育資源詳見以下網址
http://www.wwf.org.hk/reslib/resources/edu_resources/

|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噗浪、Facebook及Twitter)將我們的文章成果與您的朋友分享,或使用Email轉寄;也歡迎你「張貼意見」留言(請盡量勿選擇匿名),或是給我們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

用RSS訂閱本站文章 《喜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朋友們,可以將本站透過社群網站分享給友人,或使用 Email將本站網址轉寄給朋友(http://haoranngo.blogspot.com/);也歡迎您填寫訪客留言版留言給我們,或是給我們的文章評價》 初次來訪請參閱工具列:『關於我們』
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文章版權所有,請勿任意引用。

文章總數: , 留言總數: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Maintained by Tzuche Huang